logologo_on
news_banner

新闻动态

从无到有,从有到用,如何让创新药为患者可及、可负担?听全国政协委员、政策专家、科学家们怎么说?

来源:E药经理人时间: 2022-03-08

仿制永远是跟着别人,而做创新,具有全球价值的创新,才能真正为患者的权益保驾护航。

如果中国自己不做创新药,永远只能第一是等,第二是贵。尽管获批上市,但只有10%不到的人能够用得起,也达不到解决多数老百姓临床需求的目的。

现在,要解决新药从无到有的问题,再逐步完善从有到用的问题。

新药有了,还要解决能不能进医保、能不能进医院、医生愿不愿意开处方、患者能不能物理和经济可及的问题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,每个环节对接出现割裂,都会影响患者享受创新成果。

2月28日,由E药经理人与央视网合作推出的“声音·责任——两会E起说”在央视网演播厅播出,此次“提高创新药患者可及专场”,特邀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、北京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王建业,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,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江浩、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董事长、CEO杨大俊博士等四位嘉宾,从满足临床需求的医药创新生态建设、提高新药患者可及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。

面对生死抉择的患者,无药可用,永远是医生心中最大的遗憾。
江浩在最近就碰到了这样憾事。她的一位患者,恶性、高复杂性肿瘤,化疗耐药,靶向药物无效,全力抢救,但是仍然失败了。“这样的困境下,医生和患者一样,都是无助和无耐的”,所以做到临床上有药可用,这是第一步,“只有这样,患者才有希望” 。

让临床患者有药可用,是医生和立足药物创新的药企,需协力完成的课题,也是“三医”政策需要立足的出发点。 

01、从无到有

王建业近年来明显感觉到,随着创新生态建设的逐步完善,临床上由中国药企供应的新药多了起来,“之前的印象里中国新药,大部分是中药,西药主要是仿制”。

作为深扎医药行业几十年的药政专家,邵蓉认为,这些呈现出来的利好局面,得益于近些年来由药审改革作为触发点,所带动的整个新药创新生态环境的变化。“鼓励创新的因素有很多,归纳起来可能包括政策、技术、人才、资本等几方面的共同推动。

”邵蓉以建国后新药概念的演进为例,介绍了中国本土新药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担负的使命。中国新药概念经历过三次调整,从最早的“未在中国生产的药物”到后续改变为“未在中国销售的药物”,直至2015年药审改革后,将新药定义为“未在境内外获批上市的药物”。“仿制永远是跟着别人,而做创新,具有全球价值的创新,才能真正为患者的权益保驾护航。

”为中国患者提供代表全球先进技术的新药,也是在药审改革前后,专注新药研发的科学家回国创业的初衷。杨大俊回国后所创建的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便是其中之一,致力于细胞凋亡通路的新药研发。2021年年底,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的BCR-ABL抑制剂(耐立克)获批上市,是中国第一个,也是目前唯一的第三代BCR-ABL抑制剂,解决了中国耐药慢粒白血病患者无药可医难题。

据不完全数据统计,2020年中国获批上市的新药数量,本土新药首超进口。此外,在2021年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新药数超过23个,创下历史新高。

众所周知,新药研发具有“三高”属性,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周期,“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元成功率10%”,这是新药研发留给王建业最深刻的印象。

因此,怎样让过去五六年构建起来的创新生态,在接下来可持续,并逐步完善,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重点,“由政策推动构建起来的创新生态,一定是一个鼓励创新的生态链,不止包括鼓励研发创新的监管政策,还应该包括市场准入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,当然也包括医疗机构的用药政策。”邵蓉表示。

同时,杨大俊认为,对于经历过多年研发,最终有药物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企而言,专利保护制度、定价体系、支付体系乃至进院流程等对鼓励药企持续投入研发,构建完善创新生态链至关重要。

事实上,2018年后,随着新药获批数量增多,药监局、医保局、卫健委等各个医药主管部门,已经在逐步完善相关政策,比如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,比如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,比如医保药品“双通道”政策等。“新药有了,还要解决能不能进医保、能不能进医院、医生愿不愿意开处方、患者能不能物理和经济可及的问题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,每个环节对接出现割裂,都会影响患者享受创新成果。”

但实践起来,打通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真正被患者使用的路径,比想象中更复杂。

02、从有到用

众所周知,药品从研发到临床使用,涉及到三个准入环节:上市准入、医保准入、医院准入。“现在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,创新药从上市和医保层面的准入,应该说还是很通畅的。但是在进院环节比较难。”王建业观察到。

他认为此种状况由几方面原因叠加造成。

首先是医保控费的压力,使得医疗机构有费用压力;其次是不同层级和特色的医院,对医药用药目录涵盖品种数量有限制,此外,医院绩效考核里有药占比规定,医院的医疗收入药品占比不能过高;第三是创新药一般比较贵,在目前医药药品零加成政策下,由于补偿不到位,医疗机构缺乏动力。此外,王建业强调,医疗机构虽然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,财政差额拨款政策下,医院自身也有运营压力。

事实上,针对以上行业普遍共识的问题,政策制定者们也在逐步通过完善制度,克服挑战。2021年5月,国家医保局会同卫生健康委,发布了《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“双通道”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》,为纳入医保但进院困难的药物,开辟了院外医保定点药房这条路。 

江浩感受到了“双通道”政策后,药店购药渠道对患者可及的助益。但她觉得,“双通道”政策的执行,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
邵蓉也同样观察到了,为了解决“进院难”问题,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完善与微调,比如抗肿瘤药不纳入药占比,比如缩短药事委员会的开会周期,“但它不是一个制度体系上的调整,而是一点点边试边做。”

其实,以上挑战落到产业层面,则是新药获批上市后,如何实现其市场回报。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,加快了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速度,提升了患者临床选择的多样性。但与此同时,也将创新药直接拉入到真实的商业竞争中,并切身感受到,获得由市场回报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支持,比持续融资获得的资本支持,来得更有挑战。

这是创新药企发展到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,也是政策制定者对现状有充分认识后,需要解决的问题。“药价谈判,不可能不谈价格,医保部门代表参保人利益,用最少的投资产生最大的效益,这是其本质工作”,但此时需要考虑“度”。

怎么解决?“光靠医保局一家肯定不行”,与会嘉宾一致认为,这需要构建完善创新生态各个环节同时发力才能实现,“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最后批准上市,其实只解决了前面的问题,最后创新药能不能持续发展,还是要有一个市场的支持,没有市场的支持,这个创新药是走不远的。”杨大俊表示。

©2022年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版权所有备案号:苏ICP备12064698号-1